2002-12-16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
许青 陈修范是已故著名工笔花鸟画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陈之佛教授之幼女,现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谢公最小偏怜女。”修范幼承过庭之训,长得薪火之传,积学专攻四十余年,深得陈门画家之真谛。其所绘《松鹰》《朝霞》《梧桐栖鸠》《春晴聚禽》《芙蓉双鸽》等,神情气爽、端庄明丽、章法谨严、笔墨精细,全然乃父风范,而又自见性灵。其他诸画作,也都不离传承,而又自出新裁,在题材、意趣和表现技法上,相其所宜,多所开拓,令人目睹为之一快。 绘画是对生活能动的艺术反映。“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这种感应,对于花鸟画家尤其灵敏,因而《小山画谱》有“四知”之说。而一个素养丰厚的画家,在对生活的观察和意趣的引发上,总有其独特的领悟,发为笔墨,进而表现为作品的个性和特有的情趣。 陈修范的工笔花鸟画,在不同节候有着各不相同的艺术表现。其描写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既显现了时序的嬗变,又含蕴着幽邃的情思。春的明媚是人们赞颂的永恒主题。《春》却别具神思,处处着眼于新生的萌动:崛起的树干,青嫩的枝叶,初发的蘖芽,蓬勃的幽兰,以及喁喁顾盼的春禽,透露出“偏惊物候新”的喜悦,令人兴奋激动,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夏为朱明,气赤而光明。人苦炎暑,常多清阴消冬(局部)暑之作。 而《夏》却破弃旧俗,着力于表现“朱明盛长,敷与万物”、“敷华就实,既阜既安”的丰茂景象。参天的银杏枝叶葱茏,浓阴如盖,熏风含暖,细果初实。四只灵雀载飞载鸣,穿引其间,一种自在得意之情,令人感到融融夏日,竟是如此可爱。《秋》同样别具匠心。它不是一般地描绘秋高气爽或秋的萧瑟,而是以“木叶动秋声”的特定情景来表现“高风催节变”的特有意趣,从而开拓出新的境界。看,两株高大的乔木,在西风飒爽中,疏叶披离,由绿抹黄;一双禽侣,栖止在空巢旁的树干上,偎依相顾,面临节候的巨变,相互抚慰,相互鼓励,相互信赖, 在凛冽的秋气中闪现出一道温馨的宁谧,令人油然而生敬重之心。深冬雪景,也是历来常见的画题。 但修范的这一幅《冬》,则又显示出新的含蕴。粗大挺劲的松干上,白雪压枝,素裹纷披。在积雪初融的空隙处,低重的针叶已破冻而出。一群鸟雀散栖在裸出的枝干上,或低头俯视,或对目遥顾,或摩肩心语,似乎都已感受到未至将至的春的讯息,使人联想到英国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悠悠然为之神往。这一组画构思精巧,不落俗套,经营布置,各得其宜,特别是禽鸟的配置,于传神起了“点睛”的作用。 修范的画旨趣高妙,取材多样,南国的神秘温谧,东篱的清雅高洁,晨荷迎曦,凌波带露,翠翎草虫,水叶花汀,凡此天工造化,尽入神理,总能引人沉思,发人遐想。前贤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修范以画笔写诗情,以诗心入画意,寄兴幽远,韵味无穷。 责任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