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1来源:江苏省国画院 |
石延平 金陵画派是产生大师的摇篮。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金陵画坛,对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新金陵画派开创期的大家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的“时代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的创作理念,为当代中国画的创新实践奠筑了艺术精神创作的思想内涵。他们对新金陵画派的影响起到了青磐红鱼,薪火相传的重要作用。在此,我想对新金陵画派发展期的山水画大师华拓先生的艺术精神,谈三点认识: 一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开拓精神 华拓山水画的整体创作风格,是属于在“金陵画派”传统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倘若我们把他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艺术纳入到民族文化精神的大背景中去衡量和比照,就会发现,我们不论是用六朝人“传神论”的美学观来审视,还是用齐梁时大理论家谢赫的“六法论”的美学思想来比照,皆能洞察到华拓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已达到了“入乎其内”,而又能“出乎其外”的新境界。当然,我们在讨论华拓作品的审美性时更应该把握它的时代性与规律性。华拓山水画中所表现的艺术美,是由他所存在的社会时空观的价值理念所决定的。因其时代社会生存的作用,他的审美创作的旨意必然是从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的互相作用中转化而来的。 在他的作品中为何会强调“青绿色”?这是解读他作品的一个门径。综观中国画山水发展史,历代大家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社会审美情趣在不同时期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和发展。古人常把“画”喻为“心声”,华拓的画,不也是“心画”吗?华拓在青绿山水画的探索与创新中,善于吸取前人的精髓:上至唐宋,下抵张大千、钱松喦,复又在西化色彩中多有涉足。他把古人的“尚形”之法,转变发展为新的“尚意”之法。并巧妙的把西人的“写真”之法,化解为中国画的“印象”之法,他以色彩来阐释中国画的写意性的精神内涵,以“以色写真”,这些创意是他对当代中国青绿山水画的重大贡献。 二是在意境表现中的创新精神 华拓在中国画“转型期”的创作中,以其沉着率意的整合性,卓立于当代的金陵画坛。他作品中最具艺术魅力和生命力的,就是对秋景的绘画中充满着“春意”的深邃境界。他把人性与物性整合在“美的意象”中,而其人格精神潜隐此中。当然,这种“意象”的内在精神作为自己人生理念的特殊关照,在青绿山水间其意趣常被无声释放出来。他的这一形式与石涛上人的“运情摹景”的思维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从思维模式上来说,即是主、客观的统一吧。 为了表达画中的意境,华拓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有些技法已成为他创作的定式。如“大胆泼彩”,然后“勾、染收拾”,这是他解决整体与局部,笔墨与气势的“套路”。这一姿态的形式,一来解决了整体布局的气势问题,二来解决了局部画面的效果问题。这样的方法可达到远观气势、近看笔墨的作用。从80年代中期起,华拓便在笔墨之中大胆地糅合进重形、重色,以增强视觉上人们对生活中见闻的亲和度,他以色彩的亮度与纯度来冲击观者审美心理的愉悦感。他以自己特有的笔触,在再现生活的艺术创造中,以色壮物,以色壮行,从而达到以色壮魄,以魄含意的隐含效果。这隐含的“意”,便是他的真胸意。以此寻绎出的“物象”精神,就是“以我观物”的那个“情”也。因“情”而生发出的形象之壮美,便是他的意境。 三是东方意蕴中的“书卷”精神 观华拓的画有一股“书卷气”扑面而来。“书卷气”是文人画中的最高品格,也是艺术家人生修养的最高形式,是学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的人格精神。一位画家的作品都被人读出“书卷气”来,那是不容易的。因为“书卷气”是造不出来的,它是人生历练的整合。表现出的是人品、学识、胸次、游历、士气等。关于这点,我们可从华拓的《太平湖中》、《9日庄图》、《秋艳》、《太行犁耕图》等作品中读得。应该说,这些作品都是他的“心声”,从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儒、道、释”精神的理解与体悟。 这些相互对立而又互融的感悟后,它必然会形成一种人生观在作品中折射,并不经意地在作品中凸现之。华拓的艺术实践展示给世人的艺术精神,是偏于内安的以和谐的“净美”为归宿的东方精神。多年来,华拓在振兴新金陵画派“发展期”山水画的工作中是功不可没的。我们相信,以华拓的真诚、睿智、实力和他的创新理念,一定能把江苏的山水画创作带上一个新的高峰。 (作者为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王洁 |